首页 畜禽养殖文章正文

猪在古代什么时候出现养殖(英国人花63亿无法消灭的日本虎杖)

畜禽养殖 2023年05月10日 16:15 340 小樱

猪在古代什么时候出现养殖,英国人花63亿无法消灭的日本虎杖?

1850年,一个英国人在日本火山附近游玩时,顺手摘了一株植物带回国,谁曾想到这一摘,让英国人民付出了超63亿的代价,无数房屋和公路都遭受迫害,无一幸免。

这株植物便是“臭名昭著”日本虎杖,让无数英国人“谈虎色变”的外来入侵植物。

当时,一位名叫菲利普 西伯德的英国人,在日本一座火山附近转悠,看到一种看着白色花朵、根茎粉嫩的植物。

爱美之心人皆有,当时也不知道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,他就把虎杖带回英国,进行推广种植。肥沃的土壤让日本虎杖在英国落地扎根,肆无忌惮疯长,为此英国前后曾花费63亿想将它彻底清除,但都无济于事。

那事情的经过是怎么样的?为何英国人要花63亿对付一株植物,为什么虎杖也入侵了我国,但没有疯长起来,反而我国还主动种植?

下面的内容对这几个问题进行解密,请你耐心往下看。

1:关于日本虎杖

虎杖属下有3种植物,分布于亚洲东部,其中有一种便是产自日本、让英国人头疼的“日本虎杖”。

在农村的一些水沟附近你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,像竹子一样的节节,表皮像老虎的斑纹,有些放牛郎口渴了会摘下来吸食其中的“酸汁水”(酸杆)。日本虎杖,除了这些显著特征外,还有这些特点:

1、常分布于火山旁,生命力顽强,破坏力强大

日本虎杖常长在火山附近,由于火山周围的土壤营养物质稀薄,就进化出了强大的根茎和生命力。相关数据表明,日本虎杖只需要有0.8g的根茎残留,就可以让她再次生根发芽。在缺乏养分的土质里仍旧如此顽强,那么在肥沃的地区更难以想象。

日本虎杖还有个“自动休眠”的功能,如果环境十分恶劣、不适合生长,那么它会休眠长达十年,等待合适的机会生根、繁殖。

而生命力顽强,引发了另一个难题,那就是它的破坏力惊人。日本虎杖被称为房屋、公路杀手,如果下面有虎杖的种子,那它们就会不顾一切顶穿表层,哪怕面对的是钢筋水泥、木质地板。无论地表多坚硬,它都能穿破,因而很多工程因它而荒废、重修,这便是日本虎杖的可怕之处。

2、有性、无性繁殖兼备,较为罕见

一般的植物要么是有性繁殖,要么是无性繁殖,而日本虎杖就不一样了,它两种都可以。日本虎杖可以通过种子萌芽发育,也可以只通过部分组织器官繁育,如压条、分株、埋根、嫁接等。(就像是我们熟知的桃树,既可以通过种、也可去嫁接)

自然界中,像日本虎杖这样可怕的植物不多,因而,日本虎杖要想大规模繁殖相对来说容易,因为两种繁殖方式加持下,它们很快能蔓延占领整片地区。

3、日本虎杖的用途

虽然是入侵物种,但是日本虎杖用途很广。它的根茎都可以入药,有清热解毒、活血祛瘀的功效;因为高颜值,虎杖还可以当做观赏性植物;根系较发达的虎杖,也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;虎杖还可以吃,我国一些地区把虎杖当做餐桌美食,也有人会把它加工成猪和牛爱吃的饲料,省去很多养殖成本。

2:英国为处理日本虎杖,付出了什么代价?

看完上面的部分,相信你对虎杖有了个基本的认识。那么,你知道英国人在治理这个入侵物种时,花费了多少吗?

2012年伦敦奥运会,英国选址后修建场馆,但为了清理日本虎杖,英国政府整整花了7000万英镑。

由于虎杖遍布全国没有天敌,英国人每年要花10亿来消除它的负面影响。2014年,英国仅治理日本虎杖就花费了12.5亿英镑,由于物种没有克制,所以英国人没办法根绝日本虎杖的威胁。

无数的英国人,忍受着被虎杖穿透家中地板、公路、房间的无奈,但也束手无策。英国还曾经引入日本虎杖的天敌,但也无济于事。作为入侵物种,日本虎杖也挤占了本土生物的生存空间,让英国生态链受到了破坏。

例如,有一对英国夫妇,刚建好的房子因为长了虎杖,房价暴跌80%,而这样的案例,在英国的房地产行业数不胜数。一直到现在,日本虎杖还是在英国十分猖獗,可想而知它带来了多大的恶劣影响。

3:为何日本虎杖没有成功入侵我国?

日本虎杖也曾入侵过我国,不过没有成功,原因在于以下两点:首先是有天敌。我国有虎杖的天敌——木虱,这种小虫啃食虎杖,全方位压制了虎杖的繁殖。英国人也曾引入过木虱来根除虎杖,但英国也有木虱的天敌,所以就等于白忙。

其次,我国的生态链有一定的排外性。一些环境对于虎杖的生长是不太友好的,尽管它们生命力顽强。最后,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,我国民众发现了日本虎杖简直就是宝藏植物,不仅可以观赏,还能当做餐桌美食,还能入药。

换句话说,日本虎杖企图入侵我国,但却被吃货拦在了“国门”之外,所以虎杖还要自求多福。不仅如此,我国还嫌虎杖数量太少了,像陕西、山东、南方部分地区还自发种植,满足市场需求,这大概是最惨的外来入侵物种了吧。

4:我国大力种植这种“外来入侵物种”,背后有何原因?

1、它满足了多种用途,供不应求

日本虎杖在国人眼里就是零食,外出碰到的人都会忍不住吃上一根,就像是甘蔗一样让人着迷。此外,炒虎杖也是餐桌上的美食,炒一大盘能吃三碗米饭(有些人吃了不舒服,这需要注意,因人而异)。不仅人吃了开心,猪、牛也爱吃这种植物,为农民们省去了很多养殖成本。

其次,虎杖是很出名的中草药,《本草纲目》有记载,除了药用价值高,日本虎杖的根茎还可以做染料,也可提取天然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,在健康品、化妆品行业也发挥作用,导致野生的虎杖早已供不应求。

2、经济效益理想

我国之所以种植虎杖,除了有天敌、供不应求外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——赚钱!这种耐寒、对土壤要求低、生命力强、两年基本一收的植物,深得农户喜爱。

据悉,一亩虎杖的产值大约在6000元,加上根茎作为蔬菜卖,可以高达7000元!在湖北有人一口气种下百亩,比普通的经济作物还有省时省力、高收益。

写在最后

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很多,例如花蚊子、福寿螺、清道夫、水葫芦、日本草等,都对我国的生态造成了恶劣的影响。但日本虎杖,因为它本身的特点和我国国情,宣告入侵失败。

但并非每个国家都那么幸运,欧洲一些国家就深受日本虎杖的困扰,每年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清除它们,但都无法根治。这大概就是外来入侵物种的可怕之处,会让人付出昂贵的代价。

所以,这就是出入境要进行严格的检测,不让带植物、小动物的原因。你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,就可能会影响一方生态,甚至会牵连到一个国家,英国就是一个前车之鉴。

为了国家的生态链稳定,一定要对这些不属于我们国家的外来入侵物种,格外当心。日本虎杖也好,其他植物也好,但凡对我国生态链造成潜在威胁的,一定要及时发现并遏止。

猪在古代什么时候出现养殖(英国人花63亿无法消灭的日本虎杖)

北方秋收多雨古代有记载么?

中国地大物博,立秋之日,有的地方艳阳高照,有的地方则细雨绵绵,立秋下雨,古人有一句“立秋下雨,百日无霜”的说法,意思是只要立秋这一天下雨,未来一百天以内,早晨没有霜,没有霜也就是没有水汽,这说法明显太夸张了,一百天内没有水汽,那大地要干旱到啥地步呢,说法比较夸张。

古代没有智能的预报系统,想了解农耕、气象,智能通过星象,和二十四节气图,此时的立秋,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立秋,眼下只是个预告,立秋以后的空气,会逐渐下降,真正是分水岭在白露节气,当水汽遇见冷空气的时候,会慢慢凝结成霜,也就是说到了9-10月份,就会有霜的出现,“立秋下雨,百日无霜”,这说法也没错,但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,10月份左右肯定有霜了。

“立秋有雨样样收,立秋无雨人人忧”

一年四季中,秋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,进入秋季,温度、湿度和降雨,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,其中最主要的是秋收, 玉米、红薯、花生都是在这个季节收获,而且已经到了冲刺期,充分的雨水,有助于滋润庄稼,按照老百姓的话说,就是风调雨顺,农作物想要生长,仅靠阳光还不行,还需要充足的水分,现在部分地区干旱,雨水成了救命的“稻草”,中国还有不少靠天吃饭的地方。

“立秋有雨样样收,立秋无雨人人忧”,庄稼得到了充分灌溉,人人都会洋洋得意,没有忧愁,粮食是古人活命的必需品,所以说暑秋之时,有雨就有吃的,无雨就是灾年。

“立秋无雨是空秋,万物历来一半收”

秋天到了,我们在小学的课本上就学过,秋天硕果累累,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,就拿玉米来说,立秋以后,玉米开始结籽灌浆,早晚温差大,有助于淀粉沉淀,此时的玉米,就像一个怀胎的孕妇,继续补充养分,除了照射的阳光,还要有雨水滋润。

“立秋无雨是空秋,万物历来只有一半收”,立秋这一天下雨,代表了希望的开始,起了一个好头,庄稼会更旺盛,玉米棒也会更大,如果立秋前后不下雨,在这段关键时期以内,会减少一定的收成,降低产量,所以才有了“一半收”的说法。

雨打立秋头,无草可饲牛

立秋这一天晴朗,以后的日子,多为晴朗天气,立秋这一天下雨,那势必会阴雨连绵,长久的秋雨,会耽误秋收,很多养殖户会受灾严重,现在的玉米杆,收完粮食以后,多被大型养殖场收购,制成了饲料,如果秸秆受潮,得到干燥的处理,那势必会在短时间内发霉,这种情况下,牛也不会吃,吃了也会闹肚子,有的甚至腐烂在地里。

“一场秋雨一场凉,十场秋雨穿衣裳”

这是一个关于节气自然变化的谚语,立秋以后的天气,一早一晚特别凉爽,只要下雨,天气就会降温,下一次降一度,下十次降十度,因此才有了“一场秋雨一场凉,十场秋雨穿衣裳”,同样还有“一场秋雨一场寒,十场秋雨添衣棉”的说法,意思大致相同,立秋以后的温度,降低就是降低了,基本不怎么反弹,防止秋冻,避免感冒。

中国地大物博,每一句谚语的记载,都来源于古书记载,以及老人口碑相传,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,就拿立秋下雨来说,部分西北地区、东北地区,一些山坡地,庄稼得不到灌溉,靠天吃饭的时间,是非常希望立秋下雨的,山坡地怕旱不怕淹,有水就有收成,卖完了庄稼,才能得到收益,如果一直干旱,甚至连化肥种子钱,都无法回本。

按照老人的说法,立秋有两种,一种是“顺秋”,一种是“不顺秋”,“顺秋”就是雨下得快,天晴的也快,当天下雨,当天晴天,庄稼得到了灌溉,水分恰到好处,又不耽误阳光的照射,有的地方下雨居然还带着太阳,老百姓高兴还来不及呢。

一种是“不顺秋”,阴雨连绵,或暴雨冲刷,就是不按照人们的心思来,就像这次“烟花”一样,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,这不是世人愿意看见的,雨水深两三米,直接没过了房屋和庄稼,颗粒无收,无家可归。

中国有9亿农民,又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是一个农业大国,按照老百姓的话来说,到了立秋这一天,下雨是有好处的,下完就晴天,不要阴雨连绵,现在技术先进了,可以人工干预降雨,衷心地祝福祖国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繁荣昌盛,国泰民安,希望今年又是一个“顺秋”年。

请问从夏商周到现在?

结论,身体没有多少进化,反而有少量退化。进化需要时间

进化,主要是生殖带来的。就是子代的DNA与父代有差别。人类的繁殖周期较长,所以DNA的差异积累比较慢。如果是昆虫,因多数是一年生,往往几十年就有变化了。如果是细菌呢,因繁殖周期更短,往往2、3年就有抗药性进化出来。

进化需要外部打击

进化是以生物大量死亡为代价的,比如昆虫,如果某种颜色能躲藏天敌,那么其他多数昆虫都死亡了,才能让这种颜色的昆虫基因在种群中繁衍盛行。

人类的天敌是谁呢?曾经的野兽已经惧怕人类,而大自然现在都被人类蹂躏。人类因文明的进步,开始用纯净的水,养殖动物,用衣物御寒,用建筑改造生活环境,你说它还需要什么身体上的进化呢?

相反,我们抵御病菌的能力下降了,甚至普遍有了近视眼,糖尿病的比例也在人类群体中上升。

有研究说,从2万多年前开始,人类的脑容量不仅没有增长,反而下降了。典型的盛极而衰。

2万多年前是什么时候?是最后一批智人走出非洲,泛滥到整个欧亚大陆的时刻。那时,人类所向披靡,没有动物能吃人,反而被人吃;也没有天堑能阻挡人类,人类甚至跑到了大洋洲、北美洲。

人类的进步渠道已经从身体DNA转移到文字可记载的外部文化技术上。

身体进化很少,但是,人类的技术能力却进化很快,我们现在主要不是靠自身蛮力在前进,而是靠各种技巧利用外部能量来赢得竞争。原始人利用了火,到今天我们利用核能。

现在人类科技是进步速度几乎是指数级的前进。不信看现在人类能力和和100年前的比较,或者100年前和300年前比较,再或者300年前和1000年前比较,……

100年前是辛亥革命时期,已经有铁路,有战列舰

300年前是牛顿发现微积分时期

1000年前是宋朝,苏东坡发明红烧肉的时候

3000年前是西周,还没有铁,农业也没有耕牛,但开始有了姓氏

1万年前,人类还是部落,有了组织结构,有了种植养殖等,但主要还是狩猎采集为生。

3万年前,最后一批人类开始从东非大裂谷出发,他们开始有信仰,有神,有祭祀

发表评论

三农百科网Copyright Your WebSite.Some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9702号-16